使用止痛药后难受可能与药物不良反应、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药物刺激胃肠、过敏反应、剂量不当、药物代谢异常、原有疾病影响等。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恶心、腹痛或胃部灼烧感。这类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肠黏膜保护作用。用药期间建议避免空腹服用,可与食物同服减轻刺激。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胃溃疡,需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
对乙酰氨基酚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可能引发皮疹、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等过敏表现。过敏体质人群首次用药需密切观察,出现瘙痒或皮肤发红应立即停药。严重过敏可能诱发喉头水肿,需及时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
超量服用氨酚羟考酮片、曲马多缓释片等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头晕、嗜睡或呼吸抑制。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代谢减慢,常规剂量也可能蓄积中毒。建议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与镇静类药物联用。
CYP450酶基因突变者代谢塞来昔布胶囊、吲哚美辛栓等药物能力下降,易出现头痛、耳鸣等中毒症状。部分人群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服用含非那西丁成分药物可能诱发溶血。用药前可进行基因检测评估风险。
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可能加重心衰,哮喘患者服阿司匹林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消化性溃疡、严重肝病患者需禁用多数止痛药。用药前应全面评估病史,青光眼患者慎用含可待因的复方制剂。
出现用药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用药期间保持清淡饮食,禁酒及辛辣食物。记录不适症状发生时间与表现,复诊时提供完整用药史。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长期用药者每3个月进行胃镜检查。疼痛持续或加重需重新评估病因,部分疼痛可能提示严重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