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慢阻肺诊断标准主要基于肺功能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评估。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需满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小于0.7,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核心依据,通过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比值判断气流受限是否持续存在。临床症状评估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典型表现,症状持续时间需超过3个月。危险因素评估需重点关注长期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或室内空气污染接触史。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有助于排除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气分析评估低氧血症程度。
慢阻肺患者日常需严格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肺功能。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维持合理体重。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可遵医嘱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定期复查肺功能,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