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一般分为4级,按照病情严重程度从轻到重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分级主要基于肺功能检查中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症状评估。
轻度慢阻肺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通常为80%以上,日常活动一般不受影响,可能仅表现为慢性咳嗽或轻微气短,容易被忽视。这类患者需戒烟并避免接触粉尘等有害物质,定期监测肺功能变化。中度慢阻肺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至50%-79%,患者活动后气短症状明显,可能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或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并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染。重度慢阻肺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进一步降至30%-49%,患者静息时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常需联合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部分患者需长期氧疗。极重度慢阻肺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30%或伴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日常活动严重受限,可能合并肺心病等并发症,需综合治疗包括无创通气、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部分患者需评估是否适合肺减容手术。
慢阻肺患者应坚持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肺功能,避免吸烟和空气污染刺激,适当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保持均衡饮食以增强体质。若出现急性加重如咳痰增多、呼吸困难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