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阻塞急救法操作主要包括海姆立克急救法、背部叩击法、胸部冲击法、手指清除法和婴幼儿急救法。气道阻塞可能由食物、异物、痰液等因素引起,需根据患者年龄和阻塞程度选择合适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和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置于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按压。该方法通过增加腹腔压力推动膈肌上移,促使肺部空气冲出异物。操作时需保持力度适中,避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若患者失去意识,应立即转为心肺复苏。
背部叩击法适用于婴幼儿或无法实施海姆立克法的患者。将患者俯卧于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掌根部在肩胛骨之间快速叩击5次。叩击方向应朝向头部,利用震动促使异物松动。婴幼儿需固定头部避免颈椎损伤。若联合使用胸部冲击法,需将婴儿翻转仰卧,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进行5次按压,深度约为胸廓三分之一。
胸部冲击法适用于孕妇或肥胖者等不宜使用腹部冲击的情况。施救者站于患者背后,双手置于胸骨下半段,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冲击位置需避开剑突和肋骨边缘,力度以能产生气流为度。该方法通过改变胸腔压力形成人工咳嗽,推动异物移动。操作后需检查口腔,及时清除可见异物。若无效需重复操作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手指清除法适用于可见的口腔异物且患者无意识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食指沿颊黏膜滑入咽喉部,钩取固体异物。禁止盲目掏挖以免将异物推入更深。液体阻塞可采用吸痰器抽吸。操作前需确认患者无咬合反射,防止手指被咬伤。此方法不适用于婴幼儿,可能造成软组织损伤。
婴幼儿发生气道阻塞需采用背部叩击与胸部按压交替法。将婴儿俯卧于前臂,头部低于胸部,连续5次背部叩击后翻转仰卧,进行5次胸部按压。按压位置为胸骨下段,深度约4厘米。循环操作直至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禁止单手提脚倒挂婴儿,可能加重颈椎损伤。若呼吸停止需立即开始婴儿心肺复苏。
掌握气道阻塞急救法需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操作时保持冷静并评估现场安全。急救后即使异物排出也应就医检查是否存在并发症。日常进食应细嚼慢咽,避免给幼儿喂食坚果、果冻等高危食物。建议家庭和公共场所配备急救包,包含医用镊子、吸痰管等工具。老年人及吞咽功能障碍者需调整食物质地,预防阻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