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属于丙类传染病,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季节性流行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流感被列为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需要监测管理的传染病,其防控措施相对乙类和甲类传染病较为宽松。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能力强,易引起大范围流行。
流感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病毒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传播。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数小时,在低温干燥环境下存活时间更长。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养老院等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流感在温带地区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多在冬春季,南方地区可出现冬春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导致人群免疫力下降,每年都需要接种新的流感疫苗。
流感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等也很重要。出现流感症状时应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流感流行季节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以提高免疫力。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做好晨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发现聚集性疫情应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