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病变,降低晚期乳腺癌死亡率。筛查方式主要有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磁共振成像、临床乳腺检查、乳腺自检等。
乳腺超声利用高频声波成像,能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结构,对致密型乳腺检出率较高。该检查无辐射,适合年轻女性及孕期女性筛查,可鉴别囊性与实性肿块,辅助判断肿瘤血流特征。建议40岁以下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配合其他筛查手段提高准确性。
乳腺X线摄影通过低剂量X线检测微钙化灶等早期癌变征象,是40岁以上女性核心筛查手段。能发现触诊无法察觉的微小病灶,对非致密型乳腺敏感度较高。建议40-44岁女性根据风险因素选择筛查,45岁以上每年检查一次,可降低20%-30%的乳腺癌死亡率。
乳腺磁共振成像通过强磁场获取三维图像,对多灶性病变和高危人群筛查价值显著。适用于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胸部放疗史等高风险人群,能发现其他检查遗漏的病灶。因检查费用较高且需注射造影剂,通常作为超声和X线筛查的补充手段。
临床乳腺检查由专业医师通过触诊评估乳房异常,可发现质地改变、皮肤凹陷等体征。作为影像学筛查的辅助手段,能提高5%-10%的早期癌症检出率。建议2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临床检查,月经结束后一周进行可减少激素干扰。
乳腺自检通过每月定期观察和触摸乳房熟悉正常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新发肿块或乳头溢液等变化。虽然不能替代医学筛查,但能提高女性对乳腺健康的关注度。建议月经干净后5-7天进行,采用环形触摸法覆盖全部乳腺组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建议女性根据年龄和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20岁起每月进行乳腺自检,30岁后每年增加临床检查,40岁以上结合影像学手段定期筛查。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风险。筛查发现异常需及时至乳腺专科就诊,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