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可通过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磁共振成像、瘘管造影、超声检查等方法检查。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异常管道,多由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肛门指检是肛瘘最基础的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戴手套的手指伸入肛门触摸瘘管走向及内口位置。该方法可直接感受瘘管硬度、深度及与括约肌的关系,操作简便且成本低,但对高位复杂瘘管判断有限。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急性炎症期可能引起疼痛。
肛门镜能直观观察肛管齿状线附近的内口,明确瘘管内口形态和分泌物情况。硬质肛门镜可配合探针探查瘘管走向,电子肛门镜还能放大显示黏膜细节。检查时需采取膝胸卧位,可能伴有轻微腹胀感,但能清晰辨别内口与隐窝炎等继发病变。
磁共振成像对复杂肛瘘的分型具有决定性价值,能三维显示瘘管与肛提肌、括约肌的解剖关系。T2加权像可清晰区分活动性炎症与纤维化瘘管,准确率超过90%。检查无辐射且软组织分辨率高,但费用较高且体内金属植入物患者受限。
瘘管造影通过向瘘管外口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可动态显示瘘管分支及内口位置。常用造影剂包括碘海醇注射液等,能明确瘘管走行长度和是否与直肠相通。检查前需清洁瘘管分泌物,造影剂过敏者禁用,对细小分支瘘管可能显影不充分。
经直肠超声能清晰显示肛瘘与括约肌层的空间关系,高频探头可分辨瘘管壁结构。三维超声能重建瘘管立体形态,对马蹄形瘘的评估优于普通检查。检查无创且可重复进行,但依赖操作者经验,气体干扰可能影响图像质量。
确诊肛瘘后应避免久坐压迫患处,每日用温水坐浴1-2次促进局部清洁。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保持排便通畅。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控制感染,复杂性肛瘘需考虑挂线疗法或肛瘘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术后定期换药并监测伤口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