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可能引起焦虑,两者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失眠导致焦虑的机制主要有睡眠剥夺影响情绪调节、过度担忧睡眠问题、神经递质紊乱、慢性压力积累。
连续睡眠不足会降低前额叶皮层功能,削弱情绪控制能力,可能诱发易怒、紧张等情绪问题。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进行正念呼吸练习。
对失眠后果的过度关注会形成预期性焦虑,这种心理压力反而加重入睡困难。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刺激控制法能帮助重建床与睡眠的积极联系。
长期失眠可能影响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水平,这些物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医生可能开具右佐匹克隆、阿戈美拉汀等调节睡眠节律的药物。
持续睡眠问题会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导致皮质醇水平异常。这种情况可能需要联合米氮平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药物干预。
建立睡前放松仪式,限制午睡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必要时在精神心理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和心理联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