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手指甲中间凹陷怎么回事

63661次浏览

手指甲中间凹陷可能与缺铁性贫血银屑病甲、外伤、真菌感染、湿疹等因素有关。指甲凹陷通常表现为甲板中央纵向或横向的沟槽,可能伴随甲面粗糙、变色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缺铁性贫血

长期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可能导致甲板营养不良,形成匙状甲凹陷。患者可能伴随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药物,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2、银屑病甲

银屑病累及甲床时可能引起甲板点状凹陷或油滴样改变,常伴随皮肤红斑、鳞屑。治疗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他卡西醇软膏等维生素D3衍生物,或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严重者需配合阿维A胶囊、甲氨蝶呤片等系统用药。

3、外伤

指甲根部基质区受外力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暂时性生长异常,形成横向凹陷线。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待新甲生长后可自行恢复。日常应避免咬甲、过度修甲等行为,受伤后及时消毒防止继发感染。

4、真菌感染

甲癣可能引起甲板增厚、分层并伴随凹陷,常见于脚趾甲蔓延至手指甲。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盐酸特比萘芬片、伊曲康唑胶囊等口服抗真菌药,配合环吡酮胺乳膏、阿莫罗芬搽剂等外用药物,疗程通常需3-6个月。

5、湿疹

慢性手部湿疹反复发作可能影响甲母质功能,导致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治疗以控制湿疹为主,可外用卤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配合尿素软膏保湿。接触洗涤剂时需佩戴防护手套。

日常应注意保持指甲适度长度,避免过度修剪或接触化学刺激物。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尤其注意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若凹陷持续加重、伴随甲周红肿疼痛或全身症状,建议及时至皮肤科就诊完善甲真菌镜检、微量元素检测等检查。

相关推荐

01:40
月经四天就只来点褐色
只来点褐色通常表示经血为褐色,并且量较少。在月经四天出现此种情况一般是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当、月经失调、气滞血瘀、贫血等因素导致,需根据自身情况及医生嘱咐进行改善。1.作息不规律:若存在此种情况,可导致身体机能运行受阻,从而引起上述表现。建议调整作息,尽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2.饮食不当:吃过多生冷食物,比如雪糕、生鱼片等,可引起上述表现,多伴有局部冷痛。此时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尽量吃清淡、温热的食物,比如玉米糊、瘦肉粥等。3.月经失调:若上述情况伴有月经周期紊乱,也可能与月经失调有关。建议遵医嘱服用嫦娥加丽丸、调经促孕丸、七制香附丸等药物缓解。4.气滞血瘀:此病也会引起上述情况,还可导致局部胀痛、局部刺痛等症状。通常可以根据医生嘱咐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改善。5.贫血:失血过多、营养不良等因素可导致此病,继而引起上述表现。一般可以结合医生指导服用硫酸亚铁缓释片、富马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生活中应避免进行过多体力劳动,同时需避免酗酒,否则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导致月经出现异常。
小孩掉指甲盖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孩掉指甲盖最常见的是外力的因素,所以指甲很有可能由于过力的用力导致指甲和下面甲床的剥离。第二个情况就是有一些小孩会撕扯指甲,造成了指甲盖和皮下组织钝性的分离,也会造成指甲盖的剥落。如果孩子反复、无缘无故的出现指甲盖的脱落,要注意孩子的指甲,注意孩子牙齿的生长情况。再者,要注意孩子可以进行系统的检查是否有贫血甚至其它的疾病。当掉了指甲盖以后要用碘伏局部消毒,局部要用纱布包裹起来稍微厚一点。如果第四指、第五指指甲要脱落,建议到医院去检查。
语音时长 02:33

2021-09-29

58347次收听

02:01
血红蛋白贫血的分级
血红蛋白贫血的分级就是指贫血的分级。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轻度贫血指血红蛋白介于正常下限到90g/L之间,通常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中度贫血指血红蛋白介于60~90g/L之间,会出现面色苍白,活动以后出现心慌、乏力、活动耐量降低等,多数不严重。长期贫血的病人,由于机体代偿,可以没有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很轻微。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介于30~60g/L之间,会出现明显的面色苍白,有比较重的乏力表现,需要卧床休息。极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小于30g/L,此时病人非常危重。
02:53
同型半胱氨酸高吃什么能降下来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如果是先天性的疾病造成的,通过治疗方式不太容易改善。如果是饮食习惯造成的缺乏叶酸或缺乏维B6、缺乏维生素B12,可以通过补充相应的药物来改善。如果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服用少量的叶酸来帮助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这样的叶酸缺乏,一般的补充的剂量一天在15~20mg。如果叶酸是在正常水平,来治疗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般一天5毫克的剂量基本上就足够。通过改善新鲜蔬菜的摄入,能够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偏高的问题。
贫血有什么后遗症吗
贫血有可能导致头晕、眼花、活动后心慌、气短、心律失常等后遗症,也有可能会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贫血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临床上如果是发生轻微的贫血,对身体的影响有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如果是贫血比较严重时,病人有可能会出现全身多系统缺血、缺氧的表现,可以表现为面色苍白、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有的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可以有腹痛、腹泻、便秘,也有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小孩如果是发生严重的贫血,有可能会导致小孩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也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贫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治疗。
语音时长 01:35

2021-01-07

95700次收听

贫血应做什么检查
贫血应该进行血常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叶酸、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等检查。贫血是临床上经常见到的一种症状,可以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可以进行血常规的检查,明确贫血的细胞学类型。如果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以进行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检查,骨髓铁染色的检查,必要时需要进行血红蛋白电泳,珠蛋白肽链的分析以及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检测。如果是大细胞性贫血,需要进行血清叶酸以及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查,还可以进行骨髓穿刺涂片的检查,融合基因的检查。如果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等检查,还需要进行融合基因检查,染色体检查以及流式细胞学的检查。
语音时长 01:36

2021-01-07

73605次收听

孕妇贫血是怎么回事
孕期贫血一般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铁储备不仅要满足本身血红蛋白的合成,还要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这使孕妇成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且随着孕周的增长,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会逐渐增高。那么,孕妇贫血怎么办?孕期贫血对胎儿有什么危害呢?
贫血的预防措施
贫血对患者的日常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贫血的预防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贫血的预防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由于每一种食物都不能供给人们所必需的全部营养成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偏低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通常可以反映红细胞大小不均的程度,其正常值范围是0%-14.9%,因此通常不会出现该指标数值偏低的情况。如果该数值降低,通常属于正常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贫血患者饮食需要注意的重点
贫血肯定很多人都听说过,那大家对贫血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又了解多少呢?希望下面专家们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贫血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1、在治疗贫血试验中,能够产生最多的的血红蛋白是动物肝脏,其次是动物肾脏,而杏是第三。鸡蛋蛋黄居第四。而最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是经常摄食精制米面做成
缺铁性贫血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方法有哪些呢?很多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疾病,下面,就让专家们来为大家介绍下,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方法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方法。一、合理安排膳食,增进铁的吸收。安排膳食时,预防缺铁性贫血首先要保证每日的食物中有足够的含铁量,同时还应
小儿贫血分为哪几度
小儿贫血是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来分度,将贫血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一、轻度的红细胞是小于3-4×10^12/L,新生儿血红蛋白在小于145-120g/L血红蛋白,小于6岁的患儿是小于90-110g/L,大于6岁的患儿是小于90-120g/L称为轻度。二、中度的红细胞是少于2×10^12/L,新生儿血红蛋白在小于90g/L血红蛋白,小于6岁的患儿是小于60g/L,大于6岁的患儿是小于60g/L称为中度。三、重度的红细胞是1×10^12/L,新生儿血红蛋白在60g/L血红蛋白,小于6岁的患儿是30g/L,大于6岁的患儿是小于30g/L称为重度。对于小儿贫血应当及时治疗,可以在饮食上多吃对补血补铁的食物。病情严重的患儿则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语音时长 01:51

2020-01-09

57392次收听

贫血吃什么
贫血可以吃黑木耳红糖饮、阿胶牛奶、何首乌粥等。一、黑木耳三十克,红糖三十克。功效:养阴补血。适用于胃癌伴缺铁性贫血患者。黑木耳、红糖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铁、硒、锰、锌等都具有抗癌活性。二、阿胶十五克,牛奶两百五十克。功效:益气养血,滋补强壮,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贫血。糯米薏苡仁粥,糙糯米一百克,薏苡仁五十克,红枣十五枚,同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的白糖。功效:滋阴补血。三、制首乌六十克,红枣三至五枚,粳米一百克。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语音时长 01:44

2019-10-14

58930次收听

01:58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药物、免疫系统异常、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一、药物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如抗凝血药物阿司匹林、消炎镇痛的药物或者甲亢病人服用的抗甲亢的药物,都会引起血小板的减少。二、免疫系统的异常,如风湿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内抗原抗体的反应便会破坏血小板。三、感染,如病毒的感染,像常见肝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四、遗传因素,如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但其在临床上十分少见。五、环境因素,如接触放射线会引起患者血小板的减少。
03:23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血红蛋白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不能运输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至脏腑、组织和经络。贫血又分为原发性贫血和继发性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等症状, 严重时会导致食欲不振、腹泻腹痛、肢端发凉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