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病程类型主要有急性失眠、亚急性失眠和慢性失眠。
急性失眠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多由应激事件引发,如工作压力、考试焦虑或人际关系冲突。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或早醒,白天可能出现注意力下降和情绪波动。这类失眠往往随应激源消失而缓解,无须特殊治疗,但可通过调整作息、减少咖啡因摄入和放松训练改善症状。若持续超过1个月未缓解,需警惕发展为慢性失眠。
亚急性失眠病程持续1-3个月,介于急性和慢性失眠之间。常见于长期压力未解除或急性失眠处理不当的情况,如持续照顾患病家属或适应新工作环境。患者除睡眠障碍外,可能伴有轻度焦虑或抑郁情绪。建议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等助眠药物,但须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周期。
慢性失眠指每周至少3晚出现睡眠障碍且持续超过3个月,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抑郁症等疾病相关。患者常合并日间功能损害,如记忆力减退和免疫力下降。治疗需排查原发性疾病,联合睡眠限制疗法和药物干预,如佐匹克隆胶囊或阿戈美拉汀片。长期失眠者易形成错误睡眠认知,需配合心理治疗打破恶性循环。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晚餐不宜过饱,可饮用温牛奶或食用小米粥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白天适度运动有助于夜间睡眠,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活动。若自我调节无效或伴随严重日间功能障碍,建议尽早就诊睡眠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