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内形成的粪石可能引起腹泻,通常与肠道刺激、继发感染、肠梗阻早期、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
粪石摩擦肠黏膜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表现为腹泻。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善排便,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洛哌丁胺等药物调节。
粪石滞留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伴随腹痛和黏液便。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如诺氟沙星、甲硝唑、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同时需解除粪石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早期可能反射性引起腹泻,伴随腹胀呕吐。需通过灌肠或内镜清除粪石,严重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开塞露等通便药物。
粪石改变肠道环境可能导致菌群失调性腹泻。建议补充布拉氏酵母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并增加发酵食品摄入。
日常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适当进食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预防粪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