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遇冷后出现瘙痒性风团,症状发展可分为接触冷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的早期风团、持续数小时的进展期水肿以及罕见的重症全身反应三个阶段。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或苍白色隆起皮损,直径2-10毫米不等,多呈圆形或地图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瘙痒感。
多数患者在环境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接触冷水时发作,个别敏感者可能在20摄氏度以下即出现反应,症状严重程度与降温速率呈正相关。
好发于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但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口唇及咽喉部肿胀属于危急情况,需立即就医处理。
单个风团通常在1-2小时内自行消退,但反复接触冷刺激可导致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部分患者会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患者应注意冬季保暖,避免突然接触冷空气或冷水,发作期间可记录诱因温度帮助医生诊断,必要时需进行冷激发试验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