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偏高可能由脱水、慢性炎症、多发性骨髓瘤、肝脏合成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长期偏高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或提示潜在疾病。
体液丢失导致血液浓缩,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可通过补充电解质溶液缓解,无须药物干预。
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刺激肝脏合成白蛋白,伴随低热、乏力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感染药物。
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球蛋白异常,可能引发骨痛、肾功能损害,需采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靶向治疗。
肝硬化代偿期可能出现白蛋白一过性升高,伴随门静脉高压体征,需监测肝功能并酌情使用护肝片、水飞蓟素等药物。
建议定期检测肝功能与电解质,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发现持续异常需排查肿瘤或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