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传染风险与病毒载量、黏膜破损程度、防护措施等因素有关。
潜伏期患者体液中含有HIV病毒,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或职业暴露均可导致传播。病毒可通过生殖道黏膜、直肠黏膜或口腔黏膜破损处侵入。
潜伏期患者血液中病毒载量波动较大,急性感染期和疾病进展期传染性更强。抗病毒治疗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显著降低传播风险。
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阻断性传播,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可预防感染。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针刺伤防护规范。
孕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选择剖宫产分娩及避免母乳喂养,可使母婴传播率降至极低水平。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HIV检测,确诊后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并坚持全程规范用药,日常避免血液和体液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