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该病主要由鼻泪管发育不全、继发感染、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囊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
新生儿鼻泪管末端膜状结构未完全退化可能导致暂时性阻塞,表现为单侧眼部分泌物增多。家长需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眼睑,配合泪囊区按摩促进管道疏通。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发泪囊化脓性炎症,伴随眼睑红肿和黄色分泌物。医生可能开具妥布霉素滴眼液、红霉素眼膏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约6%新生儿存在鼻泪管骨性狭窄,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需考虑泪道探通术。术前需通过泪道冲洗明确阻塞部位,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
泪囊憩室或瘘管等畸形需通过泪道造影确诊,严重者需行鼻腔泪囊吻合术重建引流通道。此类情况自愈概率较低,建议在3月龄前完成专科评估。
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婴儿接触烟雾等刺激物,若发现婴儿频繁揉眼或分泌物呈脓性,应及时到儿科或眼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