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多数情况不严重,少数可能继发感染或形成囊肿。病情程度主要与瘘管结构、局部清洁度、感染概率、遗传因素有关。
1、单纯型
仅存在皮肤小凹或针眼状开口,无分泌物时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
2、分泌型
瘘管持续分泌油脂样物质,可能伴有异味。建议定期用碘伏消毒,避免挤压刺激。
3、感染型
继发细菌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热痛,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需就医使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4、囊肿型
反复感染可能形成耳前脓肿,通常需手术切除瘘管。手术时机建议选择感染控制后2-3周进行。
日常应避免抓挠瘘管部位,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周。出现红肿流脓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