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三阳肝功能正常多数情况下无须立即治疗,但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脏影像学检查,主要考虑因素有病毒复制活跃度、肝脏炎症程度、肝纤维化进展风险、家族肝癌病史。
乙肝病毒DNA载量高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能存在隐匿性肝损伤,需通过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抑制病毒。
肝脏穿刺活检可发现潜在炎症,若存在显著炎症坏死需启动抗炎保肝治疗,如联苯双酯滴丸、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
弹性超声或FibroScan检测显示纤维化时,需联合抗纤维化治疗,如安络化纤丸、鳖甲煎丸,并加强每3-6个月随访。
有肝硬化家族史或年龄超过40岁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和超声筛查,必要时行增强CT或MRI排除早期病变。
保持规律作息与低脂饮食,避免酒精摄入,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HBV-DNA及腹部超声,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