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治疗需根据病情采取休息、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措施。
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是最常见病原体,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炎症反应。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心肌损伤表现。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使用干扰素α抗病毒,辅以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
病毒感染后异常免疫应答加重心肌损害,产生心肌特异性抗体。患儿常见心电图ST-T改变和心肌酶升高。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同时给予辅酶Q10和维生素C抗氧化治疗。
炎症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间质水肿,影响心脏收缩功能。临床可见心率增快、心音低钝等体征。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1,6-二磷酸果糖改善心肌代谢,配合三磷酸腺苷补充能量。
重症患儿可能并发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使用胺碘酮控制心律失常,多巴胺维持血压。早期识别严重病例可降低病死率。
患儿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6个月,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肌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