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病毒通过患者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或水源后被他人摄入。接触患者排泄物后未彻底洗手也可能导致传播。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消旋卡多曲等药物。
直接接触患者呕吐物、粪便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家长需注意儿童玩具消毒,处理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可遵医嘱使用洛哌丁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药物。
患者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可造成空气传播。在密闭空间内传播风险较高,需保持通风。治疗时可配合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等微生态制剂。
哺乳期母亲感染后可能通过密切接触传染给婴儿。家长需注意哺乳卫生,感染者应暂时隔离。婴幼儿可遵医嘱使用锌制剂、胃蛋白酶合剂等辅助治疗药物。
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症状消失后继续隔离48小时,恢复期宜进食米汤、面条等低渣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