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结肠息肉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直径较小的息肉可通过结肠镜直接切除,常用方法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治疗前需完善肠镜及病理检查,明确息肉性质。
对于炎性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抗炎药物,腺瘤性息肉术后可配合塞来昔布等COX-2抑制剂预防复发。
直径超过2厘米的广基息肉或疑似癌变者需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可能伴随便血、肠梗阻等症状,术后需病理确诊。
术后患者需每1-3年复查肠镜,多发息肉或家族史阳性者需缩短随访间隔,同时改善高脂低纤维饮食等危险因素。
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量,保持规律运动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术后出现腹痛便血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