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前者由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引起,后者因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肾性尿崩症与遗传性肾小管缺陷或药物损伤有关,中枢性尿崩症多由颅脑外伤、肿瘤或炎症导致。
肾性尿崩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水平正常或偏高,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该激素水平显著降低。
肾性尿崩症需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或前列腺素抑制剂,中枢性尿崩症需补充去氨加压素等激素替代治疗。
禁水试验中肾性尿崩症患者尿液渗透压无改善,中枢性尿崩症在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明显升高。
两种尿崩症均需严格监测电解质平衡,中枢性尿崩症患者需定期复查垂体功能,肾性尿崩症需避免使用加重病情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