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耳膜穿孔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预防感染、促进自愈和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外伤性耳膜穿孔通常由外力撞击、气压骤变、异物损伤和感染扩散等原因引起。
避免耳道进水或自行掏耳,防止细菌侵入穿孔部位。生理性因素无需用药,可用无菌棉球遮挡外耳道。
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病理性因素可能与化脓性中耳炎有关,常伴随耳痛和听力下降。
多数小穿孔在1-2个月内可自行愈合,期间需避免用力擤鼻或乘坐飞机。较大穿孔可能与颞骨骨折相关,可能出现眩晕和耳鸣。
持续3个月未愈的穿孔需行鼓膜成形术或脂肪填充术。严重外伤可能导致听骨链损伤,需同步进行听骨链重建。
恢复期避免游泳或潜水,出现发热或剧烈耳痛应及时复查耳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