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母乳性黄疸需结合喂养史、黄疸特点及实验室检查,主要依据包括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水平变化、停母乳后胆红素下降情况。
母乳性黄疸多在出生后3-7天出现,持续2-3周甚至更久,早发型与生理性黄疸重叠,迟发型可持续至生后2-3个月。
血清总胆红素通常不超过220μmol/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每日上升幅度小于85μmol/L,无溶血证据。
暂停母乳喂养48-72小时后,胆红素水平可下降30-50%,恢复哺乳后可能轻微回升,但不会超过原水平。
需排除溶血性疾病、感染、代谢异常等病理性黄疸,通过血常规、血型、G6PD酶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确认。
建议家长记录喂养与黄疸变化情况,定期监测胆红素,若黄疸持续加重或伴嗜睡、拒奶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