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易感人群主要包括长期高压工作者、有家族遗传史者、慢性疾病患者以及社交孤立者。抑郁症的发生与心理压力、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及躯体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
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大脑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这类人群需通过规律作息、正念训练缓解压力,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舍曲林、氟西汀或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药物。
直系亲属有抑郁症病史的个体患病概率显著增高,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相关。建议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早期干预时可考虑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或米氮平等药物。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中约30%伴发抑郁,与疾病痛苦和炎症因子释放有关。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可使用度洛西汀、安非他酮或阿戈美拉汀等药物。
缺乏社会支持的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孤独感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建议建立社交网络,严重时可选择西酞普兰、曲唑酮或伏硫西汀等药物辅助治疗。
保持规律运动、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于预防抑郁倾向,出现持续情绪低落超过两周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