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风燥型与血虚风燥型是中医皮肤病常见的两种证型,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前者多因血分热盛生风,后者因阴血不足生风。
血热风燥多由外感风热、饮食辛辣或情志化火导致血分热盛;血虚风燥常因久病体虚、失血或脾胃虚弱引起阴血亏虚。
血热风燥常见皮肤潮红灼热、丘疹红斑伴剧烈瘙痒;血虚风燥多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粗糙皲裂伴隐痛性瘙痒。
血热风燥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血虚风燥舌淡少津苔薄白,脉细弱。
血热风燥需清热凉血祛风,可用水牛角、生地等;血虚风燥宜养血润燥熄风,可选当归、熟地等,具体用药需中医辨证施治。
两类证型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皮肤保湿,症状持续加重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