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外阴慢性炎症,症状包括外阴溃疡、结节、疼痛等,具有传染性但概率较低。外阴结核通常由肺结核播散导致,需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
外阴结核早期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无痛性溃疡,边缘不规则呈鼠咬状,基底为苍白色肉芽组织。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确诊,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进展期可见外阴部质硬结节,表面皮肤呈蓝红色,可能伴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继发于肺或肠结核病灶扩散,治疗需联合乙胺丁醇等二线抗结核药物。
严重者可形成窦道或瘘管,排出干酪样坏死物质。此时多合并其他器官结核活动病灶,需配合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必要时行病灶清除术。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感染原发结核病灶后血行播散,直接接触传染概率极低。患者痰液阳性期间应隔离,密切接触者需做结核筛查。
确诊后应规范完成6-9个月抗结核疗程,治疗期间加强营养摄入,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病灶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