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伤了耳道可通过局部清洁、预防感染、促进修复、就医处理等方式治疗。耳道损伤通常由工具不当、用力过度、耳垢堆积、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轻柔冲洗外耳道,避免使用棉签或尖锐物品二次损伤。耳道皮肤破损时可用硼酸酒精棉片消毒。
损伤后72小时内避免耳部进水,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出现耳道肿胀疼痛需警惕外耳道炎。
表皮轻微擦伤可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避免抓挠伤口,保持耳道干燥通风有助于创面愈合。
若损伤后出现听力下降、持续出血或流脓,可能与鼓膜穿孔、外耳道深部损伤有关,需耳鼻喉科进行耳内镜检查和专业处置。
日常避免频繁掏耳,耳垢具有自洁功能。若耳痒明显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由专业医师进行耳道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