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可通过保持清洁、避免摩擦、局部消毒、药物辅助等方式处理。水泡通常由摩擦、烫伤、感染、过敏等原因引起。
用温和肥皂水清洗水泡周围皮肤,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直接接触破损水泡,防止刺激。生理性摩擦引起的水泡无须特殊治疗。
覆盖无菌纱布或水泡专用敷料,减少衣物摩擦。若因鞋子摩擦导致,可更换宽松鞋袜并暂停剧烈运动。
未破损水泡可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已破损水泡需清除坏死皮肤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感染风险高时可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乳膏,过敏因素引起需口服氯雷他定片。
处理期间避免抓挠,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化脓,直径超过2厘米或伴随发热的水泡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