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可通过调整作息、放松训练、改善睡眠环境、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心事导致的失眠通常由情绪压力、焦虑抑郁、不良生活习惯、潜在精神疾病等原因引起。
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睡前2小时减少蓝光暴露。生理性失眠可通过规律作息改善,无须药物干预。
渐进式肌肉放松、腹式呼吸练习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家长可引导儿童进行睡前冥想或听轻音乐,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保持卧室温度18-22℃、湿度50%-60%,使用遮光窗帘和隔音耳塞。若环境改善无效,需排查焦虑症或抑郁症等病理性因素。
持续性失眠可能与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表现为入睡困难伴心悸出汗。可遵医嘱使用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等药物。
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摄入咖啡因,牛奶、小米粥、酸枣仁、香蕉等食物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症状持续需及时就诊心理科或睡眠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