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不小心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消毒处理、观察症状、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耳道出血通常由外力损伤、炎症感染、鼓膜穿孔、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
使用干净棉球轻压出血部位5分钟,避免继续掏耳。外力损伤多因挖耳工具使用不当导致,可能伴随轻微疼痛。
用医用碘伏棉签清洁外耳道,防止细菌感染。炎症感染常见于慢性外耳道炎患者,可能伴有耳痒或分泌物。
24小时内注意是否出现耳鸣、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可能导致耳闷感,出血量较大时需警惕。
持续性出血或眩晕需耳鼻喉科就诊。血管破裂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可能伴随搏动性出血。
恢复期间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进水,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