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发炎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止痛药物、就医引流等方式治疗。耳朵发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异物刺激、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双氧水轻柔清洁外耳道,避免用力掏耳导致黏膜损伤。保持耳部干燥可减少细菌滋生,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
细菌性外耳道炎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加剧、黄色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
真菌性外耳道炎可能与曲霉菌、念珠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瘙痒、白色絮状分泌物。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来昔布缓解疼痛。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鼓膜充血、听力下降。出现高热或脓液积聚时需医生进行鼓膜穿刺引流。
避免游泳或潜水,发作期间减少戴耳机,可适当热敷缓解疼痛,若48小时无改善或出现面部麻木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