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性湿疹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环境干燥刺激、特应性皮炎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炎治疗、避免刺激等方式改善。
部分患者存在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皮肤天然保湿因子合成不足。建议家长加强婴幼儿皮肤监测,日常使用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严重时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或氢化可的松乳膏。
过度清洁或频繁接触化学制剂会破坏皮脂膜,表现为皮肤脱屑伴瘙痒。应减少热水烫洗,选择无皂基清洁剂,配合尿素软膏、凡士林或乳酸铵乳液修复屏障。
冬季低温低湿环境加速角质层水分流失,诱发皲裂性皮损。需保持室内湿度,沐浴后立即涂抹甘油制剂,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缓解炎症。
可能与免疫异常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有关,典型表现为屈侧皮肤苔藓化。需联合口服氯雷他定止痒,外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合并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日常避免穿着化纤衣物,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每周使用2-3次燕麦浴可缓解瘙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