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脑血管介入治疗风险
病情描述:
最近被检查出脑血管有问题,想了解下脑血管介入治疗风险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国红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2019-06-23 21:08
    在生活中常见的脑血管介入性治疗是指在X线下,经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针、导管、导丝)递送特殊材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部位,治疗各种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海绵窦瘘及其他脑血管病。该技术在临床开展时间短,患者了解较少,术后穿刺肢体制动,在治疗中易伴有焦虑、恐惧、不适、失眠等心理、情绪变化,严重者不配合治疗,该类患者预后极差,并且此类风险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常见的风险有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造影剂过敏反应,术后脑出血、下肢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过度灌注综合征,焦虑、恐惧、不适等。
  • 梁红 主任医师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2019-06-23 21:08
    为了不免一些风险,术后24h内绝对卧床休息,术侧肢体伸直制动6h-8h,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温度、颜色等变化,鼓励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保持在正常水平的20%-30%,常规进行心电监测,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语言及肢体活动等变化。监测有无意识障碍、头痛、脑膜刺激征的进行性加重均提示血管痉挛的先兆。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脑出血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情绪激动等。加压包扎的松紧度要适宜,既要达到止血的目的,又要防止血栓的形成, 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及早发现股动脉栓塞及明确栓塞程度的依据。观察有无下肢剧痛、麻木、肿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穿刺侧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给予适量血管扩张剂、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消除紧张情绪,减轻不适及轻视疾病的现象。按摩腰部,6-8h后保证穿刺点不出血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给予舒适体位,如给予太高床头25度左右,家属适时给予心理支持。
相关文章
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
面肌痉挛可由外伤、炎症、肿瘤等因素导致,但目前为止国内外公认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与面神经出入脑干根部存在血管压迫,造成面神经脱髓鞘改变,进而引起传导过程中的短路有关,疾病早期表现为眼睑周围肌肉不自主抽动,随着病程发展,逐渐引起面部表情肌、口角肌肉不自主抽动。另外,面神经分支在鼓膜处,神经冲动会引起鼓膜紧张,导致低调耳鸣。
继发性面肌痉挛怎么诊断
诊断继发性面肌痉挛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方式就是病因学诊断以及症状学诊断,不过这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只能够作为依据。之后可采用其他的方法来具体诊断,比如影像学检测以及神经体格检查等。
面肌痉挛和面瘫一样吗
面肌痉挛和面瘫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都不一样。比如面肌痉挛是面部血管压迫神经引起的疾病;面瘫是面部神经损伤引起的疾病。
面肌痉挛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有哪些
面肌痉挛患者日常生活中首先需要注意面部保暖,尤其不能用冷水洗脸,否则会损伤神经;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饮食合理,在饭后可以适当的运动,同时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面肌痉挛检查项目有哪些
面肌痉挛的检查项目之一就是电生理检查,主要包括肌电图和电测听,再就是头部核磁共振检查。除此以外,面肌痉挛的检查项目还包括镫骨肌反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