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一型呼吸衰竭主要与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肺水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ARDS时肺泡上皮细胞广泛损伤,导致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塌陷,有效通气面积下降,氧合功能受损。治疗需机械通气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炎症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渗出形成肺水肿,阻碍氧气弥散。需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必要时采用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
病变区域肺泡塌陷导致肺内分流,血流经过无通气肺泡,静脉血未氧合直接进入体循环。可通过呼气末正压通气复张塌陷肺泡。
肺泡-间质水肿增厚弥散距离,氧分子难以通过膜屏障。需维持适当血红蛋白浓度,必要时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ARDS患者应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加强营养支持,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呼吸肌功能,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