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痣与贫血无关,属于先天性皮肤血管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减退斑块,不会伴随贫血症状。
1、发病机制
贫血痣是由于局部皮肤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高,导致血管持续性收缩,皮肤呈现苍白色斑块。
2、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苍白色斑片,摩擦后周围皮肤发红而白斑无变化,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
3、鉴别诊断
需与白癜风、无色素痣等疾病区分,通过玻片压迫试验可鉴别,贫血痣受压后白斑与周围皮肤界限消失。
4、处理原则
一般无须治疗,影响美观时可尝试脉冲染料激光,日常需注意防晒避免色素沉着差异更明显。
贫血痣属于良性皮肤改变,不会影响健康,若斑块突然增大或出现异常变化建议及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