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女性可能发生流产,流产风险与哺乳频率、激素水平、子宫恢复状况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1、哺乳频率:
频繁哺乳可能抑制排卵,降低怀孕概率,但哺乳期仍存在意外妊娠可能,需注意避孕措施。
2、激素水平:
催乳素升高可能延缓月经恢复,但部分女性在月经恢复前已恢复排卵功能,存在妊娠风险。
3、子宫恢复:
产后子宫尚未完全复原时妊娠,可能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建议产后42天完成复查后再评估生育计划。
4、个体差异:
哺乳期女性若存在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异常等病理情况,可能进一步增加流产概率。
哺乳期女性应规范避孕,若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需及时就诊,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均衡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