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肚脐出血可通过局部消毒、压迫止血、观察护理、就医处理等方式应对,通常由脐带残端脱落异常、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脐疝等原因引起。
使用医用碘伏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出血部位,避免使用酒精刺激皮肤。脐带残端未完全脱落时可能出现渗血,需保持干燥并每日消毒两次。
用无菌纱布轻压出血点5-10分钟,家长需注意按压力度适中。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因血管脆弱导致出血,压迫后需观察是否出现血肿。
家长需记录出血频率与血量,避免纸尿裤摩擦脐部。伴随发热或脓性分泌物时提示感染,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有关。
持续出血超过30分钟或血量较大时需急诊,可能与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有关。医生可能开具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
护理期间应避免盆浴,选择宽松衣物,若出现脐周红肿、异常分泌物或发热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