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病因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因素、免疫反应异常及腺样体肥大。
儿童咽鼓管短平直,易因感冒或过敏导致通气受阻,中耳负压形成积液。建议家长保持鼻腔通畅,可遵医嘱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中耳黏膜炎症反应,常见于流感后。可能伴随发热、耳痛,需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配合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
过敏体质儿童易反复发作,与IgE介导的炎症相关。家长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医生可能推荐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
腺样体堵塞咽鼓管开口是常见病理性原因,可能伴睡眠打鼾。重度需手术切除,轻度可尝试鼻喷激素如布地奈德或短期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日常注意避免二手烟,鼓励咀嚼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急性期可做捏鼻鼓气训练,长期积液需定期听力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