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脂肪填充后不对称可通过按摩调整、二次填充矫正、穿戴加压面罩、脂肪溶解术等方式改善。通常与脂肪吸收不均、术中操作偏差、局部血运差异、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早期轻微不对称可通过定向按摩促进脂肪均匀分布,需由专业医师指导手法,避免过度按压导致脂肪移位。
术后3-6个月稳定期可对凹陷侧补充填充,需评估首次脂肪存活率,常用药物有透明质酸、聚左旋乳酸、自体脂肪胶。
术后1个月内佩戴医用加压面罩有助于塑形,压力需控制在20-30mmHg,每日佩戴8-12小时。
针对过度充盈侧可采用溶脂针矫正,常用药物有磷脂酰胆碱、脱氧胆酸钠,需分次微量注射避免局部凹陷。
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高温环境,保持双侧均衡受压睡眠姿势,定期复诊评估脂肪存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