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是中医理论中描述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指体内水液代谢失衡导致的不适症状,可能由环境潮湿、饮食不当、脾虚湿困、肾阳不足等原因引起。
一、环境潮湿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可能导致外湿侵袭,表现为头重如裹、关节酸痛,可通过除湿机调节湿度或艾叶泡脚改善。
二、饮食不当
过量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引发口黏苔腻、腹胀便溏,建议用赤小豆薏米粥食疗,避免冰镇饮品。
三、脾虚湿困
脾胃虚弱者水湿内停常见肢体困重、食欲不振,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平胃散等健脾化湿药物。
四、肾阳不足
肾阳亏虚导致水液气化失常时会出现下肢浮肿、畏寒肢冷,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汤、附子理中丸等温阳利水方剂。
日常可适量食用山药、茯苓、冬瓜、芡实等健脾利湿食材,保持适度运动促进排汗,避免久坐久卧加重湿浊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