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脓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胆脂瘤型中耳炎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治疗或手术干预。
挖耳损伤或游泳进水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耳痛、黄色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
感冒后咽鼓管功能紊乱引发中耳感染,伴随听力下降和发热,需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配合苯酚甘油滴耳液局部消炎。
外伤或炎症导致鼓膜破裂,出现脓性渗液和耳鸣,急性期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穿孔长期未愈需行鼓膜修补术。
中耳上皮异常增生形成胆脂瘤,破坏骨质并产生恶臭脓液,必须手术清除病灶并行鼓室成形术。
日常避免耳朵进水,出现流脓伴发热头痛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保持耳道干燥,禁用棉签掏耳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