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引起发烧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继发细菌感染、体温调节异常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病毒药物、退热治疗、抗生素、补液等方式缓解。
感冒多由鼻病毒等病原体入侵上呼吸道引发,病毒复制过程中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物理降温。
机体通过升高体温抑制病毒繁殖,前列腺素E2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同时保持充足休息。
感冒后黏膜屏障受损可能合并链球菌等细菌感染,表现为持续高热伴脓涕。需经医生判断后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治疗。
婴幼儿中枢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老年人可表现为低热反应。需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
感冒期间建议多饮温水,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液体摄入,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