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损伤的危害主要包括胆汁淤积性黄疸、胆管炎、肝功能损害及胆汁性腹膜炎,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胆管损伤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和陶土样便,需通过胆管造影确诊后行胆管修复或引流术。
胆汁淤积易诱发细菌感染,出现寒战高热、右上腹痛及黄疸三联征,严重者发生感染性休克,需紧急抗感染治疗并解除胆道梗阻。
长期胆汁淤积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凝血功能障碍,后期可能进展为肝硬化,需保肝治疗并解决胆道梗阻原发病。
胆管破裂后胆汁漏入腹腔引发化学性腹膜炎,出现剧烈腹痛、板状腹和休克,需急诊手术修补胆管并腹腔引流。
出现右上腹疼痛伴黄疸或发热时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避免高脂饮食以减轻胆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