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酸痛可通过热敷、适度活动、补充水分、局部按摩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局部微损伤、乳酸堆积、神经敏感度增加、个体差异等因素引起。
使用温热毛巾敷于针刺部位,温度不超过40摄氏度,每次15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清除。
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适度活动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僵硬。
饮用适量温开水,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充足水分有助于代谢废物排出,减轻酸胀感。
用指腹轻柔按压针刺点周围,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按摩可放松局部肌肉,缓解神经敏感。
若酸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有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排除异常反应。针灸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及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