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发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鲜红色或紫红色的隆起肿块,通常出现在婴幼儿期。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主要有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雌激素水平异常、局部创伤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胚胎期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导致,表现为出生后数周内出现的红色斑块。多数无需治疗,较大病灶可遵医嘱使用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外用制剂。
母体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胎儿血管过度生长,通常在1岁内快速增大。可观察等待自然消退,必要时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皮肤微小损伤诱发血管异常增生,常见于面部等暴露部位。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若影响功能可选择冷冻治疗。
部分患者存在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突变,表现为多发性血管瘤。需定期随访监测,严重者可考虑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建议避免搔抓瘤体,注意观察大小变化,若出现溃疡、出血或影响视力呼吸等功能时需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