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疼痛可通过冷敷、热敷、轻柔按摩、适当活动等方式缓解。针灸后疼痛通常由局部刺激、肌肉紧张、神经敏感、淤血等因素引起。
针灸后24小时内出现疼痛可使用冰袋冷敷,每次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和肿胀。
针灸24小时后若仍有疼痛可改用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每次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排出。
用指腹在针刺部位周围做环形按摩,力度以不加重疼痛为宜。按摩能放松局部肌肉,缓解针刺引起的肌纤维紧张。
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活动时注意观察疼痛变化,如加重应立即停止。
针灸后应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立即洗澡或游泳。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红肿发热,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