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液系统的变化主要包括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凝血功能增强及白细胞数量轻度上升,这些变化属于妊娠期生理性适应。
妊娠6周起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较非孕期增加约30%-45%。这种变化有助于满足胎盘灌注和胎儿发育需求,但可能加重心脏负荷。
血浆量增加多于红细胞数量增加,导致生理性贫血现象,血红蛋白浓度可降至110g/L左右。这种血液稀释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妊娠期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黏附性增强,形成高凝状态。这种变化可减少分娩时出血风险,但增加血栓形成概率。
妊娠期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可达(5-12)×10⁹/L,分娩时可能进一步升高。这种变化属于应激反应,但需注意与感染鉴别。
建议孕妇定期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保持均衡饮食并适量补充铁剂和叶酸,出现明显头晕、出血倾向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