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颚前凸矫正建议在7-12岁进行,具体时间与颌骨发育阶段、牙齿替换进度、错颌畸形程度及配合度等因素相关。
混合牙列期是干预黄金窗口,此时颌骨生长潜力大,可通过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发育,如上颌前方牵引器改善骨性前凸。
恒切牙萌出后需评估牙性前凸比例,常见于8-10岁,采用活动矫治器或局部固定矫正调整牙轴倾斜度。
重度骨性前凸可能需双期治疗,第一期在乳牙期控制上颌过度生长,第二期待恒牙列完成后再行精细调整。
心理成熟度影响矫治器佩戴效果,通常6岁以上儿童更能配合治疗,必要时可采用肌功能训练器等低依赖度方案。
建议每半年进行正畸专科评估,早期干预可降低后期拔牙正畸概率,日常需注意纠正口呼吸、吐舌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