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抗体数值高低主要反映感染状态和疾病活动性,数值升高通常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未完全清除,数值降低可能代表治疗有效或既往感染已静止。
非特异性抗体(如RPR/TRUST)高滴度多提示活动性梅毒,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可能伴随硬下疳、皮疹等表现,治疗首选青霉素类如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
特异性抗体(如TPPA/TPHA)持续阳性但非特异性抗体阴性,通常表示既往感染已治愈或处于潜伏期,无须治疗但需定期随访监测抗体变化。
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长期维持低滴度阳性,可能与个体免疫应答特点有关,若无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可不干预,必要时需排除神经梅毒。
妊娠、自身免疫病等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抗体假阳性,需结合特异性抗体检测和临床评估,排除生物学假阳性后无须抗梅毒治疗。
建议定期复查抗体滴度变化趋势比单次数值更有意义,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高危性行为防止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