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处理方式需根据伤口类型决定,主要有包扎处理、敞开处理、半暴露处理、湿性愈合处理。
适用于清洁的浅表伤口或易受污染的四肢部位,包扎可隔绝细菌并保持湿润环境。常用无菌纱布配合医用胶带固定,每日更换敷料观察愈合情况。
适用于面部小伤口或渗出较多的感染伤口,敞开利于创面干燥结痂。需保持环境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避免触碰污染物。
适用于渗液较少的浅Ⅱ度烫伤,覆盖单层凡士林纱布后不包扎。既能保护创面又便于观察,需每日消毒并更换外层敷料。
适用于慢性溃疡或深度烧伤,使用水胶体敷料维持适度湿润。可加速上皮细胞迁移,但需专业医护人员定期清创评估。
处理伤口前应彻底清创消毒,观察3天后若出现红肿渗液需就医。保持伤口周围皮肤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二次损伤。